找到相关内容341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南泉普愿禅学思想探析

    见闻知觉之心。宗密概括马祖禅法特点为“触类是道”、“任心为修”。扬眉瞬目,举手投足等一切言语动作,皆是佛事。马祖道一这种“性在作用”的“即心即佛”论思想,遭到南阳慧忠禅师的批评。一位“南方禅客”对慧忠禅师介绍“南方宗旨”:  彼方知识,直下示学人,即心是佛,佛是觉义。汝今悉具见闻知觉之性。此性善能扬眉瞬目,去来运用,遍于身中;挃头头知,桎脚脚知,故名正遍知。离此之外,跟更无别佛。  南阳慧忠禅师...

    陈淑珍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2787048.html
  • 常用回向偈、回向文

   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。庄严佛净土。上报四重恩。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。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。同生极乐国。 回向偈二 愿生西方净土中,九品莲花为父母。花开见佛悟无生,不退菩萨为伴侣。 回向偈三 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,阿弥陀第一;九品度众生,威德无穷极。我今大皈依,忏悔三业罪;凡有诸福善,至心用回向。愿同念佛人,感应随时现;临终西方境,分明在目前。见闻皆精进,同生极乐国;见佛了生死...

    佚名

    |回向|净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12091232178.html
  • 唯识三性

      三性是说,所有一切法可分为三类,一类是我们凡夫所能见闻觉知到的,实际上它们根本不存在,只是我们凡夫觉得、认为它们是存在的,因为这是我们凡夫无始以来的错误颠倒执着妄想所留下的记忆,在因缘聚合时又...只不过是凡夫如梦幻般的妄想罢了,这叫做遍计所执性(这是三性中的第一性),也就是意识所颠倒执着的东西,根本不是实际存在;而凡夫自己却绝不是这样的感觉,我们凡夫感觉自己所见闻觉知的法都是实实在在真实存在着的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4241557.html
  • "第四届千亿圣号大念诵"回向文

    疾病缠绵、生离死别、穷困饥渴、遭逢厄难、求愿乖违的人们,愿他们业障消除,善根增长,得佛慈佑,永离苦海; l 回向给历届千亿圣号大念诵活动的参与者、指导者、支持者、见闻随喜者,愿佛力加被...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...

    东林寺

    |东林寺|大安法师|千亿圣号大念诵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5/08/103457655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三教之性,是否同源?

    此以“诚”为性,而又言“诚者天道也”,是以性归本于天,又曰“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至矣”,此乃以无声无臭为性,无声无臭者何?乃见闻...如不动,遍满虚空,充塞宇宙,真知真觉。如云无极之性,则无知无觉、空无所有矣。孔家之性,亦是起念动念,是见闻觉知的作用,非真性也。谈性之说,三教差别天渊矣,至于改恶迁善,则儒之忠恕、佛之慈悲、道之感应,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6010811059.html
  • 跨过的距离是一样的

      传说,唐太宗贞观年间,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,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。马在外面拉东西,驴在屋里推磨。贞观三年,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,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。17年后,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。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。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,驴子惊叹道:“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?那么遥远的道路,我连想都不敢想。”老马说:“其实,我们跨过的距离是一样的,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,你一步也没有停。不同的是,我...

    郭立军

    |人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7/1611095021.html
  • 南韩观音寺住持至贤法师来山参访

    。  来山数次的南韩曹溪宗修德寺性观法师(曾任台湾弘法院住持),8月30、31日同梵鱼寺灵山法师,及在台留学的东莲法师来山参访。二人刚结束3个月夏安居,为增广见闻来台参观,由依恩法师导览。常住赠予迷悟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参访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9/1523485460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请简略介绍一些笈多王朝的情况。

    西游印度时,正是月护二世王在位时期,他的《佛国记》中曾记载他当时见闻的盛况。至于宗教哲学方面,当时婆罗门教神学有很大发展,其他学派如数论、胜论等颇为兴盛;佛教在这时期也有了重要的建树,出了不少大学者,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教常识问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6570910797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坐时心里清清净净,不被外缘所转,是佛性否?

      问:坐时心里清清净净,不住有,不住无,不住非有,不住非无,照而常寂,寂而常照,惺惺寂寂,寂寂惺惺,是妙有真空,真空妙有,起念动念历历孤明,不被外缘所转,是佛性否?(南京法一和尚)   月溪禅师答:佛性是如如不动的,以上所说的与佛性了不相干,是无始无明及见闻觉知净缘的作用,非佛性的本体。不住有是净缘,不住无是无明,不住非有亦净缘,不住非无亦无明,照而常寂是净缘,寂而常照是无明,惺惺寂寂是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154310923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法师言众生本来不是佛,究竟佛性先有?无明先有?

      问:法师言众生本来不是佛,究竟佛性先有?无明先有? (南京法一和尚)   月溪禅师答:不能说佛性先有,亦不能说无明先有。佛性、无始无明、见闻觉知、一念妄想,无始以来本有。众生本来是众生,众生皆有佛性,我今说一譬喻,譬喻金矿内的金子,金子不显露出来,便是为泥沙等杂质所遮藏故,此等杂质就好比无始无明一样,无始无明是从什么地方来的?要得金子就须把金矿来锻炼,要见佛性就须把无始无明打破,金矿销成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304310933.html